助力运河生态修复 打造城市文旅名片 ——记江苏省宿迁市运河湾公园项目
发布时间:2022-06-24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运河湾公园北起宿迁闸、南至马陵路,是宿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大运河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一个具体行动,是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项目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由抖圈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设计与施工。
图1 项目原状 (2019.10.25 王曦/摄)
图2 靳辅广场 (2020.10.05 王曦/摄)
图3项目原状 (2019.10.25 王曦/摄)
图4 彩色跑道 (2020.10.06 王曦/摄)
项目实施之前,该片土地为老宿迁港的旧址,有玻璃厂、热电厂、机械厂、罐头厂、农药厂等相关设施遗存,触目皆是坍塌的农房厂房、黑臭的马陵河和未经精细化养护的绿地,极大影响环境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图5 水景 (2020.10.05 王曦/摄)
图6 花境 (2020.10.05 王曦/摄)
公园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运河现状,最大限度保护运河环境,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原有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推进运河生态功能系统恢复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体现运河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展现运河沿线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公园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各类开花、色叶和常绿树种,保证了公园景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曾经的“城市伤疤”,如今绿荫满地、花开不断、文化气息浓郁,运河之畔,又添一颗绿色生态明珠,一处生态文化旅游新地标。江苏省宿迁市运河湾公园项目成功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榜单。
保留原生乡土树木,留住难忘乡愁记忆
千百年来,运河之畔,光阴流转,许多的大树,在这里生长繁衍,见证了运河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城市的繁华新生。它们,承载着一代代人关于运河与城市的记忆,留下了无数人的欢声笑语。
图7 原有大树景观改造与提升 (2020.10.06 王曦/摄)
在运河湾公园建设中,原有的柳树、法桐、黑松、刺槐、石榴等很多都被保留下来,通过疏枝修理、土壤改良、林下植物配置优化与地形处理等,提升树型美观度,营造出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展现出丰富多变的景观。
其中以柳树的数量最多,其胸径都在三、四十公分左右,历经几十年的风雨,默默地守护着运河流淌的“文化记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见证,更是乡愁的载体。
图8 原有大树景观改造与提升 (2021.09.16 于会莲/摄)
串点成线的它们,成为运河湾公园里的一道独特景观。沿着公园的绿道一路前行,只见枝繁叶茂的柳树,有些三五成群地矗立在草坪之上,形成疏林草地的绿地景观;有些树下增设健身设施,给锻炼的人们提供绿荫的庇护;有些沿运河岸边的树下增设座凳,人们在此远眺运河风光的同时可以静享清风惬意……
焕然一新的环境,赋予了这些大树蓬勃生机,也拉近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绿水迢迢,杨柳依依,运河之畔,展开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保护传承运河历史,千年文化焕发新生
图9 宿迁运河记忆馆入口 (2021.09.16 于会莲/摄)
图10 宿迁运河记忆馆馆内场景 (2021.09.16 于会莲/摄)
公园内设有一座宿迁运河记忆馆,收集了大量宿迁运河段的文史资料,著录了运河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浩荡历史。馆内有这样一段话:“宿迁是一座与水相随、不离不弃的运河名城。大禹治水的古泗水经过这里,这条古代中国重要的南北运道,奠定了宿迁运河要冲的区位优势,隋炀帝开通济渠也经过这里,‘泗水流、汴水流’书写了宿迁运河悠悠记忆。元明时期,宿迁是大运河‘弃弓走弦’的重要节点,明清时期,从‘借黄行漕’到‘避黄行运’开凿的中运河,也都从宿迁城旁流过。” 这片土地从与水抗争到与水共存,从因水而迁到因水而兴,留下了与运河相关的璀璨历史与文化。
图11 公园入口处的主题雕塑 (2020.10.05 王曦/摄)
为了再现这些历史文化,公园内设计了许多关于运河历史文化的景观小品。入口处的主题雕塑,高10米、宽15米,抽象概括了运河形象,展现宿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运河文化。石柱简洁大气,寓意宿迁城市的基石,下方由紫铜锻造的水纹造型,代表宿迁的运河和古黄河交融贯通,展现这两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对宿迁人民生活及城市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也由此拉开公园的序曲,一路向东,铺展开一幅千年运河文化的生动画卷。
图12 靳辅广场 (2020.10.05 王曦/摄)
京杭大运河纵贯千里,总体为南北走向,在宿迁却有一段东西走向的河段,拐弯处便是“千里运河第一湾”,靳辅广场正位于此。从空中看,广场宛如一艘巨轮形状的“船头”,正待驶入运河,扬帆远航。广场上,总高8米的高大的靳辅雕像背靠运河、手拿图纸,俯瞰宿迁城,展现出胸有丘壑的河道总督形象。靳辅是开凿中运河的重要功臣之一,他继承潘季驯方法,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治理。康熙二十五年,靳辅开挖中河,使黄河和运河分离。自此,“粮船北上,出清口后,行黄河数里即入中河,直达张庄运口,以避黄河百八十里之险。”广场以其命名并为其建造雕塑,正是为了纪念靳辅对宿迁以及大运河的贯通做出的巨大贡献。广场上一组名为“古韵中河”的浮雕,妙用运河水脉贯穿整幅画面,展示了水患泛滥、体察民情、治河方略、开凿中河、河运畅通、繁荣兴旺、申遗成功等内容,是一部贯穿古今的运河发展简史。
图13 小杨庄码头 (2021.09.16 于会莲/摄)
图14 宿迁运河记忆馆馆内场景 (2021.09.16 于会莲/摄)
此外,还有展现隋朝、明朝、清朝、当代四个时期宿迁运河发展历史的“四世同堂广场”;描绘船工奋力划桨前行、团结一心、不畏艰险、乘风破浪,寓意宿迁人民不畏艰难、负重拼搏精神的“运河船工广场”;见证宿迁航运事业发展辉煌历史的“小杨庄码头”等,这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在运河之畔璀璨闪耀,记录着宿迁境内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和发展变迁,再现沿岸地区的人文特色和历史风貌。
打造工业遗存景点,记录时代发展印迹
运河一直和诸多工业痕迹纠缠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运河是工业生产链上的传输带,带来原料和能量、运输产品、收纳废料。今天,宿迁运河两岸仍保留有工业生产的痕迹,留下诸多工业遗存。公园所在地曾经是耀徐玻璃厂、宿迁电厂等的旧址。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些曾经为城市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工厂已经不复存在。为了留存关于它们的记忆,运河湾公园内打造了多个工业遗存景点,留下时代发展的印迹。
图15 苏玻广场 (2021.09.16 于会莲/摄)
宿迁是中国现代玻璃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江苏省玻璃厂、宿迁玻璃厂等企业曾为我国玻璃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纪念这一工业遗产,在宿迁玻璃厂旧址上建成了苏玻广场,广场上的玻璃城雕塑,以运河河道的剖面及城市的剪影为灵感来源,运河造型通过不锈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构勒出流动的旋律,上方的城市剪影采用不锈钢进行切割组合,整体简洁现代,又蕴含深意,耐人回味,整个雕塑结合了宿迁的运河文化与玻璃文化,体现出宿迁与大运河的密切联系。
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升运河生态“颜值”
运河湾公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景观公园,从旱溪、湿塘等形式丰富的海绵设施,到各类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于公园建设的各个环节。
图16-18 砾石花园 (2020.10.06 王曦/摄)
其中,砾石花园是海绵城市技术与景观建设有机融合的代表。花园引入枯山水设计理念,对自然山水进行提炼、浓缩,以景石代山,以砾石代水。收放自如的砾石铺地象征着水流,与运河之水相互呼应。该景观以松为特色,与考究的植物组成绿岛,同时运用了下凹式绿地的海绵技术。砾石花园的花草树木更接近自然,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整体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营造简洁而有韵律的空间,创造出简朴、宁静的自然意境。
旱溪景观同样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典范,下雨时蓄水,既可用于植物的日常浇灌,又能营造出清新灵动的水景;干旱时,铺满鹅卵石的水底又可与周边丰富的植物营造出另一种园林意境。
此外,在植物选择上,大量应用乌桕、榉树、栾树、银杏、柳树等乡土树种,通过上中下层空间的合理搭配,营造近自然的植物群落结构,在打造四季有景、季相分明的园林景观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图19、20 旱溪 (2020.10.06 王曦/摄)
在地形与设施处理上,根据海绵汇水分区、设计调蓄容积等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北段沿线设置植草沟和人工湿地;南段结合现有地形,设置旱溪、湿塘、调解塘、自然式蓄水池等海绵设施。通过各类海绵设施收集、输送、蓄存雨水,并利用水生、湿生植物及砂石土壤对雨水进行截留和净化,通过雨水下渗补充公园绿地土壤水分和地下水。
在材料使用上,大量使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材料,通过增加地表雨水下渗速度,削弱硬质场地和道路上的雨水径流峰值,同时对地下水进行补充;提高整体的生态景观效果和雨天过后使用的舒适度。通过雨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削减面源污染,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以上。
丰富体育运动设施,乐享绿色健康生活
公园还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沿河绿道一路畅通。体育运动中心内,建有彩色跑道、儿童沙池、成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棋牌天地等运动场所。不管是儿童、老人还是青壮年,来到这里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
图21 道路景观 (2020.10.06 王曦/摄)
图22 彩色跑道 (2021.09.16 于会莲/摄)
贯穿公园的绿道,是人们散步、慢跑的好去处;篮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等,是体育爱好者同台竞技、挥汗比拼的舞台;200米长的七彩跑道及高架桥下的儿童沙池,是孩子们的乐园,开心的奔跑跳跃,乐此不彼地玩沙子,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释放着他们内心最纯真的喜悦。
图23 公园内的运动设施 (2020.10.06 王曦/摄)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公园就能“锻炼打卡”,乐享绿色幸福生活。这大大激发了人们运动兴趣,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助力。让体育融入生态,让体育融入文化,让体育融入生活,伴着运河的晨曦与晚霞,在运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运河湾公园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续写运河精彩故事,添彩城市生态画卷
一条运河,一座城市,一方百姓,在大运河宿迁段沿线生成、栖息、交汇、演绎着诸多运河故事,形成了“两河、两湖、三城”的独特空间格局,也造就了“千里运河第一湾”的雄壮景观。
图24 游客中心入口 (2020.10.05 王曦/摄)
公园内的游客中心,其建设提取运河上的漕船作为设计元素,中央通廊设计成木船龙骨形状,两侧建筑构架设计成船桨形状,整个建筑像一艘巨船驶向运河,驶向未来,引领宿迁走进“新运河时代”。
图25、26 公园一景 (2020.10.06 王曦/摄)
运河湾公园的成功建设,使得运河沿岸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的鲜活记忆,现代的园林风情,在这里汇集交融;一个集生态保护、运河文化、城市记忆、工业遗存、科普教育、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公园,成为城市有机更新、运河生态保护的生动案例。运河沿岸多了一个休闲旅游的新去处,宿迁与运河的精彩故事也将在这里继续演绎。